兰香文化

弘扬昭君文化 绽放文旅融合之花

来源:宜昌北管理所  作者:曹玉平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6日 20:14:20

【摘要】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历史有着不同的解读和认识。两千年前的昭君时代,正是中国人的视野大开拓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史以来各地区、各民族间空前广泛的经济大交流、文化大交融。昭君文化的研究普及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运用,让昭君文化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潜移默化地深入各民族、各地区、各个国家人们的内心,把昭君文化所体现出的“和”之理念推广至世界。

【关键词】昭君文化 文旅融合

 

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历史有着不同的解读和认识。两千年前的昭君时代,正是中国人的视野大开拓的时代。在汉民族与匈奴民族的历史互动中,促使汉王朝开发了河西走廊,让中原人认识了西域,认识了西域以西的世界。那个历史时期也是中原民族与草原民族频繁接触、密切往来的时代。也是从那时开始,中原与草原的关系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域关系和民族关系。古人找到了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和亲”之举,确保了中原汉王朝与匈奴之间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安宁,实现了两个民族、两种文化之间的和平交往、和睦相处,迎来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太平盛世,也使漠北游牧经济与中原农业经济互相依存、互相调节、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这种方式也被汉代以后的不同王朝、不同政权、不同民族所继承、沿用,成为密切各民族、各地区间人们交往的主要方式,客观上体现了人们追求和平、追求友好交往的善良愿望。两千年来,人们对昭君出塞之举的赞美与讴歌,对昭君的敬佩与爱戴,对“和”文化的研究与诠释,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湮灭而消失,反而更加深厚和深入。

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引下,面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以昭君和亲为代表的“和亲”文化重新得到解读,实现了认识上的升华。共和国老一代政治家和学者,在引导人们以新的理念重新认识昭君,重新评价昭君出塞方面做出了表率。周恩来总理在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评论王昭君是“对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有贡献的人物”,号召更多的新一代昭君为祖国边疆建设贡献力量,使许多有志女青年奔赴边疆民族地区,为祖国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董必武赞誉“昭君自有千秋在”,认为昭君是一个彪炳中华文明史册的人物;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访问内蒙古时说,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在中华各族人民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这些论述对于正确认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树立各民族和谐、和平、团结、友好的精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地域、民族界线,创造了有史以来各地区、各民族间空前广泛的经济大交流、文化大交融。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显得弥足珍贵。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更加需要世界间的经济交流与共同发展。所以,昭君和昭君精神在研究和推广过程中又有了新的开掘,从研究“和亲”深入到研究“和平”发展,使弘扬昭君文化,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以和谐求发展,以发展求和谐,以和平求发展,以发展求和平”的意识和信念逐步深入人心。“和睦、和谐、和平”成为昭君文化的本质,从而形成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昭君文化的核心价值,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

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以空前的自信面向世界,融入世界。今天世界上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交流不仅是物质的交流,更多的是人与人的交流、文化与文化的交流。各民族、各国家间应该“长相知,不相疑”。昭君文化所体现“和为贵”的哲学理念有助于化解国家间、民族间的摩擦与争端,消除战争隐患和威胁,反对霸权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弥合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与隔阂,实现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没有持久和平,谈不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昭君文化有助于使和平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理念。

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和睦、爱好和平、倡导和谐,“亲仁善邻”“和衷共济”“协和万邦”。如果说当年的“昭君出塞”为汉匈两个民族带来了长达几十年的和平的话,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更需要整个人类的持久和平。昭君文化代表的人类不同文明间的交流融合、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平等对待、取长补短、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体现了东方的智慧,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宝库。

昭君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文化瑰宝和文化优势。昭君精神蕴含着“仁义”“和合”“和平”的思想。人与自然的“和”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遵法自然”的生态观;民族与民族的“和”是“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人与人的“和”是人心向善的道德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社会观。这些优秀的传统观念,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繁荣至今的精神支柱,将这些昭君文化的精髓价值观念予以升华转化为一种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配合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以及解决中美贸易摩擦和台湾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昭君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应用,开发利用昭君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对振兴地方文化产业、弘扬和传承昭君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使昭君文化旅游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更大动能。充分利用、发掘散布于鄂、陕、蒙地区的昭君传说、昭君产物、昭君遗迹等,为旅游发展和开发服务。将昭君故乡的长江文化和陕西的黄河文化及内蒙古的草原文化结合起来,联合打造鄂、陕、蒙“昭君之路”跨区域旅游线路和旅游经济带、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多赢发展。在旅游发展方面,2018年开通了宜昌至内蒙古“重走和亲路”昭君旅游专列,构建了巴楚文化与草原文化相结合的观光旅游新模式,开发出以昭君人物、昭君形象为标志特征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出以昭君故事传说为纽带,具有巴楚特色和草原风情的旅游食品、服饰、工艺品等旅游产品和服务,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榆林地处陕西北部、蒙汉交界接壤地带,是“秦直道”和昭君出塞经过的地方。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秦直道”和昭君出塞线路、西汉走马梁墓葬出土文物及昭君路过龟兹县的研究考证,红碱淖昭君泪和榆林城北落雁坡的历史故事传说的整理,以及榆林羊杂碎、奶茶、榆林小曲等地方饮食和民俗文化的追溯,取得了显著成果,使昭君文化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为榆林打造和提升旅游新亮点,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更快融入鄂、陕、蒙旅游线路和旅游经济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昭君文化发展到今天,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寓意和新的内涵,昭君文化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弘扬昭君文化具有高度的重要意义与时代价值,继承和弘扬昭君文化始终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6 版权所有:ob欧宝娱乐app下载(中国)有限公司  鄂ICP备16014563号-1
公司地址: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城东大道188号紫云大厦  邮编:443000  电话:0717-6093899  举报电话:0717-4916190

信访举报